买菜时99%的人都有的一个动作,正在让微塑料大量且快速进入你的身体!
而这些进入身体的微塑料,会悄悄进入你的大脑、心血管系统……直到诱发癌症!
大家去超市买菜买肉的时候,必做的一件事是什么?
99%的人肯定会说:我买菜买肉的时候,要拿一个大卷的免费塑料袋装菜,甚至多拿点回去用。
但是,今天小凤Emma要告诉大家的是,就是这个免费的塑料袋,正在让你的微塑料摄入量飙升。
为啥一个免费的塑料袋能引起这么大的健康危机?让小凤Emma为你一一拆解!
1
超市不合格的大卷塑料袋质量堪忧
超市里不合格的大卷塑料袋,一般都是临时装菜或者装肉的,质量其实并没有保障。
大多数超市大卷塑料袋都会宣称采用PE材质,但是,有些不法商家为了节约成本,会用回收塑料再加工制成。
在这个过程中,为了使回收塑料能够重新成型,一些不法商家会添加大量的增塑剂、稳定剂、着色剂、填料等“科技与狠活”。
这些添加剂很多都对人体有害。例如,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,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潜在致癌物,它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,对儿童发育和成年人的生殖健康产生不良影响。
尤其是装了肉等油脂类食物:
✅加速化学物质迁移:油脂会加速塑料袋中化学物质的溶解和迁移,使塑料中的有害物质析出并附着在食物表面。
✅加速塑料分解:油脂也会加速塑料分解成微塑料颗粒,然后附着在食物上,最终进入我们的消化系统。
2
买回家不拆,直接放进冰箱,反复用
相信很多人买完菜或者肉,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连同超市的塑料包装袋一起直接放进冰箱,吃的时候再拿出来,甚至袋子还会反复用。
但是,蔬菜,尤其是肉类,如果买完之后直接带着塑料袋放进冰箱,真的很容易出事。
大家都觉得,加热才是微塑料释放的关键途径。但是,2022年,科学家就已经指出,冷冻或者冷藏,也是微塑料释放的关键途径之一。
✅反复使用增加释放风险:本身有划痕且反复使用的保鲜袋,即使是在家庭中常见的0°C至- 20°C冷冻条件下,也有微塑料释放风险。
✅循环冻融增加析出量:反复冻融超过4次,也就是从-18°C到25°C之间,会导致塑料产品的结构性退化,就像冬天冰冻导致路面裂开一样,大大增加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析出。
具体会释放多少呢?科学家用塑料瓶做过实验,在冻融循环4次后,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释放量分别达到450×10⁸粒/L和2.91×10⁸粒/L。
但是,去超市带一堆塑料袋也不现实,我们也没有火眼金睛,能判断超市的塑料袋到底合不合格,具体该咋办呢?小凤Emma建议:
✅回家后第一时间把食物从塑料袋里拿出来,重新分装后放入冰箱。
✅拿回来的塑料袋可以当垃圾袋,但千万别用来装食物且反复利用。
可惜的是,随着塑料工业的扩张,微塑料已经全面入侵我们的生活了。
但在微塑料彻底击垮我们的健康之前,身体其实已经给了我们提示!如果你能抓住这2个身体的预警信号,就能及时补救。
身体出现这2种表现,提示你体内微塑料含量很高!
出现这2种表现,就要警惕了!你体内的微塑料含量可能比别人更高!
1 肚子痛,频繁腹泻
如果你经常肚子莫名其妙疼痛,并且一天要跑好几次厕所,那你就要当心了,你体内的微塑料,可能已经伤害到你的肠道了。
2021年的研究指出,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过高,可能会加剧肠道炎性反应,诱发腹泻、腹痛甚至直肠出血。
虽然这项研究针对的是炎症性肠病患者,可能他们本身由于肠道疾病,更难清除饮食中的微塑料,但是也给我们健康人敲响了警钟。
2 反复口腔溃
2022年的研究指出,微塑料会在体内诱发氧化应激反应,引发慢性炎症。
慢性炎症的重要表现之一,就是反反复复的口腔溃疡。
如果你的口腔溃疡反复频繁发作,每月超过2次,而且每次都持续很久、难以愈合,就要当心了,这说明你的身体处在慢性炎症的状态,很有可能就是微塑料惹的祸。
那么,说了这么多微塑料的危害,大家肯定想知道,到底有没有办法清除食物内的微塑料?进入人体的微塑料又该如何排出?
1彻底清洗食材
用了超市的塑料袋也别担心,在烹饪之前,我们可以通过流水冲洗、浸泡等方式充分清洗,减少可能附着在其表面的微塑料。
2去除食材的特定部
海洋动物的肠道、肝脏等部位微塑料含量较高,贝类如扇贝、贻贝和牡蛎等体内的微塑料含量也相对较多,在烹饪前可以尽量去除干净。同时避免生吃。
其实,清除步骤能做的很有限,更关键的是,我们如何将摄入体内的微塑料快速排出?
1多吃玉米等膳食纤维
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,缩短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,减少微塑料与肠道黏膜的接触机会,同时增加粪便体积,帮助裹挟微塑料排出。
小凤Emma为大家准备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大家可以在饮食中适当增加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成年人的膳食纤维每日摄入推荐量是25-30克,过量可能引起腹胀,需循序渐进增加。
2多吃酸奶等发酵食物
2025 年 2 月的一项研究发现,植物乳杆菌具有帮助人体排出微塑料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