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最新皮肤学研究表明,传统美白成分面临吸收率低、刺激性大等痛点。而源自德国Symrise实验室的苯乙基间苯二酚(377),以其 0.5%浓度超越1%曲酸 的酪氨酸酶抑制率(数据来源:《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》2024),正在引发美白市场的技术迭代。
一、成分硬核档案
- 靶向灭活技术
- 通过苯乙基结构精准结合酪氨酸酶活性中心,阻断黑色素生成信号
- 经第三方检测认证,28天肤色提亮度较VC衍生物提升47%
- 双效防护体系
- 抗氧化能力=3倍维生素E(ORAC值测定)
- 协同防晒成分可降低紫外线损伤达62%
基本信息
- 化学名称:4-(1-苯乙基)-1,3-苯二酚
- INCI名称:Phenylethyl Resorcinol
- CAS号:85-27-8
- 分子式:C₁₄H₁₄O₂
- 分子量:214.26
- 外观:白色至淡黄色粉末
- 熔点:78-82℃
- 溶解性:微溶于水,易溶于丙二醇及极性油脂
制备工艺
通过1,3-苯二酚与苯乙烯经 Friedel-Crafts烷基化反应 合成粗品,再经纯化(清洗、蒸馏、结晶)制得。
功效与作用机制
- 美白祛斑:
- 强效抑制酪氨酸酶活性,减少黑色素生成,效果优于1%曲酸(0.5%浓度即可显效)。
- 改善肤色不均,降低紫外线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。
- 抗氧化:
- 抗氧化性优于VE、VC及BHT。
- 抗衰老:
- 兼具去皱功能,适用于抗衰类产品